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组新闻 >> 正文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新能源材料与传感器件团队研究生调剂招生
发布时间:2025-04-07

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新能源材料与传感器件团队研究生调剂招生

1.招生人数

12~15

2.招生专业

化学、化工、生物及相近专业等。具体专业代码如下:化学学硕(070300),化学工程专硕(085602)

请考生发送调剂意向邮件至联系邮箱,邮件主题上注明:姓名-毕业院校-初试院校及分数,邮件内容为个人简历(简历包括:年龄、性别、籍贯、联系方式、第一志愿学校专业及初试成绩、四六级成绩、个人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及对读研究生的设想规划等)。我们会与你取得联系,进行进一步沟通。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系,欢迎化学、化工、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课题组!

3.团队简介

团队网站:http://aems.ujn.edu.cn/

团队公众号:新能源材料与传感器件

3.1团队基本情况

新能源材料与传感器件团队利用微纳加工、激光合成和电化学三大技术,在能源与传感两大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能源方向:氢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与激光、环境、物理信号调制和能源器件系统相关研究;传感方向:电化学、拉曼和荧光检测结合微流控技术。目前团队成员:教授7人、副教授1讲师3人博士后3人。学生:博士生11人,硕士生31人。

3.2科研实验条件

团队依托于“国家杰青”刘宏教授成立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可为团队学生提供完备的大型表征测试仪器,如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各类激光器等。大型仪器完备,学生自己操作,可在院内完成工作所需大部分测试。

4.研究生培养

4.1研究生待遇

学生待遇优渥,团队提供济南大学最高的研究生补贴和额外的企业奖学金。除国家、省市、学校设立的常规奖学金、助学金和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的助研费以外,学生还可获得一系列的课题组补助:

①助研补贴,如课题组管理费,课题组贡献奖等;

②日常补贴,如生日补贴,过节补贴(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等),签到补助,住(租)房补贴等。

③活动补贴,如课题组摄影大赛奖等。

另外,丰富多彩的外出旅游团建活动也是课题组每年的必备项目。

4.2科研成果

团队学习科研氛围浓厚。团队实验室具有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及先进的实验研究设备,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到相关专业高新企业锻炼的机会。课题组研究生主要发表高水平核心期刊研究论文(多数为IF>10的一区核心期刊论文)。

4.3未来发展多样化

名硕/博士毕业生前往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德国)、柏林大学(德国)、休斯顿大学(美国)、中国科学院福建物构所、西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湖大学等优秀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博士/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工作;参加工作的硕/博士毕业生前往昆明理工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等优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就职工作,其中李桂香博士以国家级青年人才身份入职东南大学。

5.团队成员简介

(1)周伟家,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激光微区合成与催化位点调控研究,在催化电池、光热利用和生物传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Nature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被他引20000余次;科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SusMat、BMEMat青年编委和交叉学科材料(IM)学术编辑;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24年);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面上基金、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特聘和青年学者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2项。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自然科学等奖(1/6)、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3/5)、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1/5)和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3/6)。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zhouwj@ujn.edu.cn

(2)孙德辉,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青年泰山学者。长期致力于铌酸锂晶体材料与激光、量子器件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Infomat等知名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7件。入选202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计划、2024年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课题、省量子联合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项,承担总经费达2000万元。在晶体材料研究领域,突破了大尺寸铌酸锂晶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相关研究实现1000万元成果转化并开展晶体产业化工作,获得2024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三等奖、2022年山东省科技金桥优秀项目一等奖(第2位);作为第一负责人在世界上首次突破了12英寸铌酸锂晶体生长技术,入选2024年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榜单。筹建山东省铌酸锂光电集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sundh@ujn.edu.cn

(3)谭华,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学科带头人,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优青(海外)。主要从事先进微纳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调控并应用于水系储能电池、水系催化电池等领域,在Adv. Energy Mater.Mater. TodayAdv. Funct. Mater.、Nature Commun.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优青(海外)项目、山东省青年泰山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目前为Eco-Environment & Health、Energy Lab青年编委、中国化学会、新加坡材料研究会会员。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tanh@ujn.edu.cn

(4)常彬,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学科带头人,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优青(海外)。主要从事电催化碳氮循环反应机理及器件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ChemACS Energy Lett.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引用次数1900余次,H index为27;Rare MetalsEnergy LabRenewables等期刊青年编委;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开放课题等科研项目7项,合作主持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Saudi Aramco)公司横向项目1项。获得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9,2024)。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

邮箱:ifc_changb@ujn.edu.cn

5)高文强,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青年泰山学者。主要从事功能纳米催化材料结构调控及其在电(光)催化二氧化碳资源化领域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atal.Angew. Chem. Int. Ed.ACS Energy Lett.Adv. Sci.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开放课题项目(博士后出站特优资助),济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博士后资助项目(BMS Junior Fellow)。受邀作为Adv. Sci.、Chem. Mater.、Chem. Engin. J.、Chem. Sci.等期刊审稿人。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

邮箱:ifc_gaowq@ujn.edu.cn

(6)余加源,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集中在碳基材料应用于构筑电解水产氢耦合污水处理新体系,解决环境与能源交叉融合过程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基于以上研究,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ppl. Catal. B Environ.Adv. Funct. Mater.Adv. Sci.Nano EnergyNano-Micro Lett.Chem. Eng. J.Small等期刊发表论文37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担任Material专题顾问、燃料化学学报学术编辑和煤炭转化青年编委;获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3/5,2022),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科技技术二等奖(3/9,2023),2023年第一季度威立Wiley中国开放科学高贡献作者奖。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yujy@ujn.edu.cn

7刘晓燕,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加工技术在新型能源以及生物诊疗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在Nature Commun.、Small、Chem. Eng. 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20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授权30余件,在微纳加工技术、器件开发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济南市“新高校20条”引进创新团队,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分别主持广东省应用研发专项2项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liuxy@ujn.edu.cn

8)赵莉莉,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山东省优青。主要从事太阳能到热能和化学能的转换与利用研究。在低碳能源催化材料的开发,光和热协同催化活化小分子(包括水分解制氢,CO2转化,甲烷转化,塑料重整利用等)方面具有理论基础和研究经验。主持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基金和横向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Nano EnergyAppl. Catal. B Environ.Nano-Micro Lett.等期刊等发表SCI论文21篇,ESI高被引用论文2篇。期刊引用共3400余次,H因子3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第二位),已转化专利3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3/6,2024),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4/5,2022)和山东化学化工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6/9,2023),担任Renewables期刊和Carbon Neutralization期刊青年编委,Nanotechnology期刊特约编辑,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委会会员。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zhaoll@ujn.edu.cn

9)黄曼,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以能量转化与储存材料为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介观能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设计、精准合成与电化学储能与转化机制等方面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属-催化电池、二次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介观结构设计与调控、电化学机理探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Adv. Energy Mater.SmallJ. Mater. Chem. AJ. Energy Chem.Sci China Mater.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4篇,其中一区13篇,1 篇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他引 373次。申请专利1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1件。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1项。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学硕1

邮箱:ifc_huangm@ujn.edu.cn

10)韩婧,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能量采集和自驱动传感方面的研究,尤其致力于系统集成、纤维器件以及电子织物的制备与应用等方向的深入探究。同时在基于铌酸锂/钽酸锂的热释电传感器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CS NanoInfoma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文章9篇,ESI高被引用论文2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 1项,横向课题1项。

招生专业及名额:化学工程专硕1

邮箱:ifc_hanj@ujn.edu.cn

11)孙志伟,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疾病液体活检生物传感器的研发工作。以第一作者在BiomaterialsChem. Eng. J.J. Hazard. Mater.J. Nanobiotechnol.Acta Biomater.Sens. Actuator B-Chem.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三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物分子超高通量筛查微阵列芯片及快速检测传感器”。

12)陈丽丽,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师资博士后。主要从事非水系可充电铝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调控、储能机理探究、催化剂性能、电化学产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形成了研究特色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Adv. Mater.Nano Res.Chem. Rev.Adv. Energy Mater.Adv. Sci.等期刊发表 SCI 检索论文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

13)郑阳,济南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师资博士后。主要从事固液界面力电转换效应及微纳能源能量采集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14)陈玉客,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和器件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ppl. Catal. B: Environ.Adv. Sci.J. Colloid Interface Sci.Chem. Eng. J.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2篇高被引论文。获得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9,2024)。


温馨提示

有关调剂复试情况请关注济南大学研究生处网站,调剂系统中调剂单位选择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请在填报调剂志愿前及时与我们联系如何填报调剂志愿。请各位同学一定在填报调剂志愿时与我们保持联系,确保填报调剂志愿无误。调剂志愿填报结束并来参加研究生复试。